2019年10月14日星期一

和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聊一聊: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?

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,也存在着多方面的挑战。美国白宫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预测,在未来10-20年间,人工智能技术(AI) 有可能取代 47% 现有工作。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,到2030年,全球将有 8亿人 也许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,50% 的工作岗位将会消失。很有可能,人工智能将会替代那些通过死记硬背、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。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你是否思考过下面问题:
  1. 如何提高孩子的 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?
  2. 如何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又兼顾自身发展?
  3. 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点燃他对 语言学习 的热情?
Lingo Bus 大V讲堂有幸邀请到,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老师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。雨果奖号称 科幻小说界的“诺贝尔”,迄今为止,中国只有2个人曾获此殊荣,一位是《三体》的作者刘慈欣,另一位便是《北京折叠》的作者郝景芳。

雨果奖得主-郝景芳

少年时代开始,她就因为“跨界”小小闻名。中学时她曾因为获得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而保送北大中文系,但是她那时候的梦想是做个天文学家,最终她去清华学了物理,之后又转攻经济学博士。

虽然主业选择了学科学、经济学,但是郝景芳一直坚持写作。她最出名的身份也是科幻作家,也是第一位亚洲女性雨果奖得主。除了作家这个身份,郝景芳还是儿童通识教育品牌「童行学院」创始人,知名公众号《晴妈说》的创始人,她也被《人物》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人物。此次讲座,郝景芳老师将会分享:
  1. 3种不同的亲子关系模型
  2. 未来人才所需具备的4种底层思维能力
  3. 挖掘孩子的创造力,提高阅读写作水平
郝景芳老师讲座

郝景芳曾说过,“在人工智能时代,一个人会不会失业,要看他原本的工作里面,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重复性劳动。如果只做螺丝钉,人工智能肯定比我们做得好。像收银员、端盘子、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、写报告这样的工作,未来可能80%~90%都会被取代,因为它是 重复性的。”

正如《北京折叠》中描写的那样,主人公老刀在第3层空间做了28年的垃圾工,为了养女的学费,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第一空间送密信,但在第一空间,老刀却无意听到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对话,提议用工业自动化完全取代第三层空间的人工垃圾场 ... ...

郝景芳也曾担心,我们现在给孩子们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标准,不一定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。在她小的时候,并没有被要求百分百地学习校内的东西。父母给了她 充分的自由度和空间,她也因此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,找到自己的人生兴趣所在。

虽说人工智能会取代大量重复性的工作,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,还是非人类莫属的。一个人让自己变得特别狭窄,还是特别广阔,其实是取决于做一个跟随者还是创新者,而做创新者,必须具有灵活和广阔的特质。她真诚地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有机会 感受世界的广度,人类文明的长度,同时兼具思考的深度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