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对派惊呼:孩子为了识字记读音付出的功夫都白费了吗?努力掌握了规范读音,如今反而要顺应起读错的人了?
支持派则认为:挺好的啊,本来就该去掉生僻读音,按照惯用音来读。
微博网友热评
教育部回应
「有些读音还在调整,现阶段仍旧以原音为准。」
《咬文嚼字》杂志主编黄安靖则表示「改读音应当少数服从多数,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前的知识都“白学了”,因为读音是约定俗成,更改后仍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。」
如何科学看待汉字改音?BUS君从语言学+文学角度解读
1)针对一些日常场合使用频率高的惯用词,字读音“从俗”——变更成多数人习惯的读音,情有可原。因为语言的使命之一本是便于人们高效的沟通协作。
2)而古诗词的读音,作为诗人智慧与文采的结晶,坚决不该被更改。因为一旦更改,诗句中独特的韵律与平仄就会被破坏。
例:如若“远上寒山石径斜”的“斜”改读“xié”,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中的“骑”改读“qí”。念起来是不是感觉很怪?
而一些诵读界的专家曾指出:具有典范性、权威性的作品 ,必须用典范的权威性的语言来诵读。
在诵读经典古诗时,也有几个规范是必须遵从的:
- 保留方言腔
- 掌握韵律、节奏
- 平仄音长分明、有拖腔
知识是用来学的,不是用来改的。倘若为了方便而直接破坏了诗词的押韵和平仄,那真是得不偿失。
我们都不希望,孩子们学到的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诗词,不再是最规范的读音,而是顺从大众版的中文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